媒體報導


海外華文著述獎胡桃三项奪四獎

2023年的海外華文著述獎已經揭曉,北美作家多人獲獎,其中,紐約作家胡桃(筆名紐約桃花)在學術論著獎、文學創作獎及新聞寫作獎三個評獎總類總共中獲得四個獎項: 非虛構文集《往事經年流水夢》獲得新聞寫作報導獎第一名,詩集《時光的烏托邦》獲得文學創作詩歌佳作獎,小說集《穿越紐約縫隙》獲得文學創作小說佳作獎,《石村的繪畫語言》等三篇文章獲學術論著人文科學佳作獎。

台灣僑聯總會文教基金會舉辦的國際華文著述獎每年舉辦一次,面向全球,旨在「復興中華文化,促進海外文化事業,獎勵優良華文著述。」投稿作品主要由海外僑團、僑校、僑 報、使領館、駐外機構及該會名譽理事、理事、顧問等推薦,也可自行申請,之後經過專家學者評選,推出學術論著獎一至三名、文藝創作獎三名、新聞寫作獎二名 ,並另取佳作若干名。 其中第一名得獎狀、獎章和三萬新台幣獎勵,第二名獲獎狀、獎章和二萬新台幣獎勵,第三名獲獎狀、獎章和一萬新台幣獎勵,佳作獲獎狀並酌予其他 獎勵。 當年若無相應水準的文章出現,則該獎項從缺,寧缺毋濫。 該獎項每年都有來自北美、南美、歐洲、亞洲、澳洲、非洲等地的大量作品送選,今年的得獎者分別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馬來西亞、台灣、南非等地。

目前,海外華文著述獎已成為海外華人中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全球華文文學獎,每年吸引世界各地的海外華人加入評選行列。今年,在紐約華文女作家協會的永久會員中,有三個會員共獲七個獎項。 除胡桃(紐約桃花)獲得四個獎項外,饒蕾獲得兩個獎項,梓櫻(許芸)獲得一個獎項。


【侨报纽约讯】时向东新书《时博士讲大都会博物馆》发布会近日于皇后区公共图书馆法拉盛分馆举行,时向东对新书进行讲解并分享他多年来在大都会博物馆的研学历程和成果。

时向东表示他在2012年第一次参观大都会博物馆,被其浩渺的“世界观”所震慑,“虽然我远远就能喊出某幅绘画的创作者名字,但在埃及馆、希腊罗马馆及许许多多收藏面前,感觉到了自己的无知。大都会博物馆的收藏象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并置史”,生动的解释了人类社会从造物到造神,从绘画、雕塑到材料、工艺、技术和审美时尚的变化。这种“并置”就是一部体现时间、地域纵横交流的立体的艺术对比史,每个观众都可以从中感受到文明在不同民族间相互流动和影响的脚印。”

时向东在2017年初开始旅居生活,而大都会博物馆渐渐成了他的研修基地。每周他都会从乡下进城去博物馆呆上一天,与来自世界各处的艺术忘年交们近距离沟通,遇有“心得”总要写出一篇“体会”,不知不觉,累积百余篇图文并茂的材料。这样的研修也促使他开设了大都会博物馆艺术现场课及世界博物馆线上课程,历经六年的研习和课程积累,终汇成《时博士讲大都会博物馆》一书。法拉盛图书馆副馆长邱辛晔表示很高兴看到有专业的艺术家用中文去深入介绍大都会博物馆的藏品,让大家真正理解艺术和博物馆的价值。

据悉,时向东先后毕业于中国中央美术工艺美术学院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曾获得诸多国际艺术奖项,也是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纪念邮票的设计者。他的作品被中国科学院、北京市政府等机构以及海内外私人收藏。


【侨报记者张晶8月6日纽约报道】6日,皇后图书馆新移民服务部和纽约华文女作家协会于法拉盛联合举办顾月华诗集《宿命》新书发布会,现场反响热烈,吸引文友书迷近百人到场,该诗集收录了顾月华创作的二百首三行诗,记录了她对生活的爱与美好,并配有她绘制的二百张插画。

发布会由皇后图书馆移民服务部总监陈曦主持,法拉盛图书馆馆长曾阳致欢迎词并表示,顾月华的诗集记录了她对生活的爱,诗文优美,字里行间更充满感情。本次发布会听众反应热烈,约有近百人到场,为图书馆的节目锦上添花。

纽约华文女作家协会会长南希表示,本次顾月华新诗集发布会,亦是纽约华文女作家协会第三次“花雨”文学讲座,讲座主题是“生命里的爱”。顾月华的三行诗虽短,却是爱的结晶,她是积极的浪漫主义,但在参透生活和悲苦现实下,写出来的诗句,她充满能量,始终在创作。

顾月华表示,《宿命》是她的第六本书,三句诗很有意思,三句话说清楚一些事情或观点,己是不易,然而关键是话外有话,要表述话外之意就有难度和挑战。她想出本诗集但200首会显得书太薄,便动手配了200张图,在此期间,她重拾画笔,每一天都会找回一点自己的影子,这本书的出版让她重新找回自己。

纽约文学界著名作家陈九、演员孙思瀚、出版人胡桃等出席发布会并发言,和读者分享读诗心得。数位女作协会员联手朗读诗集精彩片段,将发布会推向高潮。出版人、评论人洪君植和唐简、饶蕾等纽约作家、诗人分享了阅读新诗集的感受,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非虛構文集《往事經年流水夢》

作家胡桃新書發表 尋根家族往事

世界日報記者劉梓祁/紐約報導 2023-03-22

紐約華人作家胡桃近日在皇后區公共圖書館法拉盛分館舉行新書「往事經年流水夢」發布會,推出其首部非虛構傳記文學專集,收錄近年所作以家族往事為主題的19篇紀實文學。

胡桃表示,一直以來都以筆名「紐約桃花」發表文章,此次書中的19篇作品中有14篇曾被刊登在台灣「傳記文學」期刊,內容紀錄自己對於父親家族的「尋根之旅」;由於並不了解父輩世代的歷史,機緣巧合下從2011年起開始通過查閱史料、採訪親友和回鄉走訪等方式自我探索,最後逐漸認識曾祖父、清末民初著名詩人胡石予等人,並拜讀其作品,深受震撼和觸動。

從那年起,胡桃開始了非虛構的寫作。她說,非虛構寫作的難度遠超虛構,尤其撰寫歷史往事,不僅需要根據真實人物的經歷進行主題篩選,還要核對相關歷史事件、時間線及對細節進行補充,查閱許多1920年到1949年間上海的照片和資料,完整刻畫筆下人物生活的時代背景。

發布會由皇后區圖書館新移民服務部總監陳曦主持,紐約華文女作家協會終身名譽會長顧月華、紐約華文女作家協會會長南希和出版人洪君植等嘉賓出席。


纽约桃花《往事经年流水梦》新书发表会

张川 3.19.2023

昨天下午去参加了,胡桃老师的《往事经年流水梦》新书发表会。一群朋友聚集在皇后区法拉盛图书馆。听纽约桃花(胡桃)老师讲一个时代的真实故事。关于桃花父辈祖辈曾祖辈,名门望族与时代变迁的爱恨情仇。

我向来喜欢口述历史方面的书,从个人遭遇能够体味到鲜活的历史。躲过了宏大的历史结构负担,读起来有趣而不累,随着一个个小故事讲下来,大概就是一种穿越的感觉吧。随即就买了几本桃花老师的著作准备回家细读。
在春天的阳光里,图书馆里竟还开着暖气,现场的气氛就愈加有温度了。台上人面桃花相映红,台下左邻右座相谈甚欢。现场除了几位熟悉的面孔,碰巧遇到了西安乡党。我们克里马擦就转到了西安方言,老乡见老乡肉夹馍,美滴很!

听完诗人、出版人洪君植先生对桃花新书的点评后,感觉这位老哥高深不莫测。我果断上去套磁,获赠他的签名诗集。闲谈间竟通过洪先生加上了伊沙老师的微信(著名诗人,我20多年前西安外院上本科时的写作老师)。这下子真是收获满满。

总之,桃花的新书发表会是一个成功的、有趣的、有历史感的、连接了新朋故交的聚会。希望桃花姐姐今后多出佳作,发表会多多搞。因您的作品大家相识,很高兴。


藝術傳記《石村的蒙娜麗莎》

Screen Shot 2021-10-01 at 9.42.43 AM.png

2019年9月9日,《石村的蒙娜麗莎》法拉盛圖書館發布會

《石村的蒙娜麗莎》發布會

【侨报记者张晶9月9日纽约报道】华裔作家新书发布会《石村的蒙娜丽莎》日前于法拉盛图书馆举办,该书收集并编纂了艺术家石村1993年至2019年间的大部分媒体采访和专访,各行业人士有关石村的文章及石村自己创作的文章。

  《石村的蒙娜丽莎》由纽约桃花和洪君植主编,诗人画家严厉撰写序言,胡桃撰写后记,并由美国新世界出版社和龙出版社联合出版。

该书自2018年初经过一年多的资料收集,最终编纂成书,该书涵盖石村26年间与他相关的文章。

  石村在发布会上表示,他与一般的艺术家不同,其艺术经历和作品都极具争议。不少有关他的报道都是以笔者的角度进行解读,但他本身难以用一篇文章进行解读。何不综合各路人马的文章成为该书出版的缘由。通过不同的地域、时间、经历和人群来介绍他,是一个有趣且新颖的创作。他翻看成书后,如同回顾过去,犹如通过录音机倾听自己的声音,与自己的解读不同,却经过时光的磨砺,逐渐重合。早期他在台湾时,媒体的报道认为他是不安定的灵魂,那时的他对此定义并不认同,但现在看来,他诚然发现当时确实不安定。该书让他更好地认清自己,并认识到比起音乐,他更是一名画家,只有绘画让他感受到平和。


紀實小說《紅黑時代的青春》

青春恰自来:说说《红黑时代的青春》 

作者:凌嵐 (金色筆記)

虽然我跟之光大姐出生年代相差了30年,相隔整整一代人。她撰写的自传体小说《红黑时代的青春》,其中好多细节却是我非常熟悉的,让我想起自己七十年代在南京鸡鹅巷度过的童年。比如说, 女主人公培敏和她的同学们,1967年抄家的动乱中,从烧书的纸堆边偷偷捡了外国小说拿回家来读,外国小说中喝咖啡这个情节她们却不能理解,什么是喝咖啡?培敏赫的她周围的伙伴们从来没有喝过咖啡。

小时候我读俄国小说,遇到过类似的困难。比如那时我们都住得特别拥挤,《安娜.卡列宁娜》文中时时提起的“起居室”,女眷的客厅 (drawing room )却让我一直费解,物质生活的差异,让我们这些红旗下的蛋成为西方文明世界的外星人。

1949年到1979年这三十年的中国的记忆,随着之光大姐以及前后两代人的衰老,渐渐走入纯粹的历史回忆。中文出版对这三十年小心翼翼地绕过,让记录的文字呈现空白。我们只能从采访和民间的口口相传中找到蛛丝马迹。比如关于贯穿始终的饥饿的记忆,之前我听陈嘉映的采访时他说过:“从来就是饿,从来没有吃饱过,以至于到中年以后吃什么都觉得特别好吃。”陈嘉映少年时代起就博览群书,书籍的来源则跟培敏们完全一样———红卫兵抄家破四旧缴获的私人图书。

培敏擅爬树,能摘到最嫩最多的槐树叶子,带回家给母亲做饭,让母亲难得地对女儿的身手敏捷自豪一下,这种近于黑色喜剧的辛酸,只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懂得。


傳記文學《上海浮生若夢》

春天的纽约飘着蒙蒙细雨,走在东村被雨水淋湿的石板路上,两旁的褐色砖楼给人一种怀旧之感。坐在一家优雅的法国甜点店里,服务员端上来一把银质水壶和精致的咖啡杯,刚刚出版了传记文学作品《上海浮生若梦》的胡桃(笔名纽约桃花),似乎还沉浸在书中描述的二、三十年代老上海的回忆之中,她说,“我来到纽约立刻就爱上了这座城市,就像上海一样,虽然我是在北京出生长大,但上海给我一种家的感觉,纽约让我想起了上海。”

May 1, 2017, 01:15 AM     侨报记者 林菁

纽约桃花与葛文潮在北美中文作家协会夏季新书发布会上推介《上海浮生若梦》

85bad3646dbf52e356db511b2d009d47 (1).jpg

胡桃28日在法拉盛圖書館舉行「上海浮生若夢」新書發布會,講述其外婆和母親1949年在上海的浮沉人生。(記者陳小寧/攝影)

《上海浮生若梦》法拉盛图书馆2017年发布会

《上海浮生若梦》 2017年七堂发布会


中短篇小说集《上海以北、北京以南》

在法拉盛图书馆举行的《上海以北,北京以南》新书发布会全程实录。 诗人作家王渝、陈久、洪君值、严力、邱辛晔等出席了发布会,并发言。

IMG_6838.jpg

华裔女作家胡桃于法拉盛图书馆举办《上海以北,北京以南》新书发布会,该书记录了十五年间,上海、北京和纽约三地发生的情感和人生故事。胡桃笔名纽约桃花,祖籍上海,出生于北京,现居纽约。本次,其携新书《上海以北,北京以南》亮相法拉盛图书馆。胡桃介绍,该书是其第一本中短篇小说集,其中收录了一部中篇小说,约5部短篇小说以及数部微小说。她认为,纽约有着上海和北京的痕迹,给人的感觉如同上海与北京间的纽带。该小说中的故事都发生在她极爱的这3个城市间,并描述了主角们三地交织的感情故事。

■侨报记者张晶报道


诗集《纽约流光诗影》

IMG_8354.JPG

纽约流光诗影讲座法拉盛图书馆亮相

《纽约流光诗影》新书发布会在纽约法拉盛图书馆举行。该书的总编辑胡桃(笔名:纽约桃花)与读者分享了创办诗歌合集的初衷,以及书中所表达的纽约精神。著名诗人严力表示,人类有两种基因,一种是可见的基因构成生命,另一种则是文化基因,文化基因的可见性需要通过出版来表现。在海外的华人也继承了中国的文化基因并在海外传承和发展。《侨报》记者张晶报道

著名诗人严力发言

诗人王渝、黄翔、严力与艺术家石村(右)

美国中文电视: 纽约桃花主编的《纽约流光诗影》(A Reflection On Passing Time)讲座亮相法拉盛图书馆

《纽约流光诗影》的作者,七堂堂主葛文潮与纽约艺术家石村对谈纽约艺术,以及这本诗集。

纽约桃花主编的《纽约流光诗影》(A Reflection On Passing Time)在法拉盛图书馆的讲座实录

《纽约流光诗影》的作者,七堂堂主葛文潮与纽约艺术家石村对谈纽约艺术,以及这本诗集。


北美中文作家协会2018新书发布会

【侨报记者管黎明报道】北美中文作家协会8日在纽约侨报社举办会员、专家、顾问、特邀嘉宾的2018年度新书发布会。数十位嘉宾出席并聆听了各位作者本人或代表对他们的新书的介绍,其中包括著名文学家王鼎钧的新作《海水天涯中国人》,以及侨报“美国华人口述实录”专版的结集作品《九十九种他乡》等十几部著作。纽约桃花的《纽约流光诗影》和《上海以北,北京以南》及蔚蓝的《蔚篮诗萃》等作品也先后在发布会上亮相,并有作者或评论人士做了详细介绍。

北美中文作家协会2017年夏季新书发布会

北美中文作家协会2017年夏季新书发布会

发布会后,部分会员与作者留影

发布会后,部分会员与作者留影

发布会上,北美中文作家协会会员曹莉推介《纽约流光诗影》

 

北美中文作家协会会员凌岚推介《上海以北北京以南》